close

這幾年台灣吹起一股咖啡熱潮,街頭巷尾亦出現了許多所謂精品咖啡店、自家烘焙咖啡館。

對於大多數的一般消費者的認知來說,精品咖啡店=價錢高,包裝精美。自家烘焙咖啡=新鮮,消費也不便宜。亦有人認為精品咖啡=自家烘焙。不信你去問一問路上行人,做一下詢問調查便可揭曉

雖然咖啡相關知識已經越來越普級,但消費大眾真能稍微有深入一點了解的又含有自己見解的,卻是少之又少,其實這也很正常,畢竟大部份這些人並非從事咖啡產業或是熱愛咖啡的玩家。

不過我近來倒是發現到一個有趣的現象;「遇到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都能夠粗略哼上一段精品咖啡的定義」,尤其是常在自家烘焙店或氣氛不錯的咖啡館相遇的單品消費者。然在這些眾口當中,有諸多是引據國外定義為依歸之認知,但也不乏有以訛傳訛令人捧腹大笑的搞笑版。

咱在此先就我個人所遇的這些人當中,對於咖啡的相關知識及認知,據我所知其中大部份的人的接收來源乃出於這些人常去消費的固定幾家咖啡店之業者。關於知識來源管道這點我個人認為這跟消費者的年齡層有很大的關聯,通常較年輕點的會引據,且大部分都在自家烘焙的店家消費,這應該是網路的關係,但卻是少數。而另一多數部份有著強勁消費能力,幾乎每日都要窩一下咖啡館的「中 / 老年人」其即便有上網,但大部分在網路上是不看咖啡資訊的。然不管如何,在我個人看來,由於目前的咖啡環境生態,消費者都處在不公平的待遇地位。不信你去問一問店家們對精品咖啡的理解定義,大概每一家店都有不同的說法。(實在話,就連我自己對此,也一樣有著不同的見解與認知)。

 

關於精品咖啡定義一直以來都是業者相互爭論不休的話題,無論孰端孰偏,但在我眼中的這一切都是各自標榜或各自的理念想法與銷售策略廣告的針鋒相對,與鞏固自己所處環境範疇下的爭論。不管哪方的論詞鏗鏘有力,但看來看去,覺得其實大部分對此議題所表述的文章或辯文,都無法客觀的對消費者增長到相關知識。


各位看倌,由網路上您可以搜尋精品咖啡定義,即可找到一堆定義資訊。但在此處「精品咖啡」這一詞,我認為太沉重也太混淆,我寧願以「優質咖啡生豆」、「好喝的咖啡」來將之劃分取替。

我個人認為「優質」它只代表「生豆」,以廚師來講就是食材。至於烹飪後的味道只要對你的味蕾,就是「好喝咖啡」。若無法合你的口味,即便是天上摘下來的咖啡仙果,站在消費者立場而言就是歹喝咖啡如此耳! 因此我的個人看法是,所謂大眾認知裡的優質咖啡一詞,應該以「優質咖啡生豆」來將之取代。而且「優質咖啡生豆」亦不等於消費者認為的「好喝咖啡」。況且以烘焙者而言「優質咖啡生豆」也不一定能讓你烘出滿意的風味,尤其近幾年生豆的風味品質受到大環境氣候影響。

所以好喝咖啡與歹喝咖啡,只是合不合你的胃口,有沒有喝到你想要的東西,有沒有烘出你想達到的風味,而無關乎食材優劣。然不可否認的同支豆子不同焙者風味各異,但食材較優是比較容易在烘焙後有好的風味表現,差別只在你的味蕾與欣賞角度。但也有少數食材優,烘焙後卻表現的不怎樣。亦有食材不優,但烘焙後表現的令人激賞。然這點(不怎樣、令人激賞)的感覺,關係到價格與享受到的平衡快感,又與烘焙、萃取有息息相關之密切關聯。


另外,若依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的定義,其定義中有涵蓋言及「經專業手法烘焙」,但敝人甚是納悶何謂專業手法?我深感烘焙關係到台灣人的口味偏好,就我所知咱台灣北中南的口味就不太一樣,所以我認為應該不能全盤依國外的標準來套用於台灣,所謂「入門隨人意」的道理。否則如果為了追尋而導致主客不分,那咖啡在台灣才是最大的困境。而且應該把好喝與否留給消費者評鑑,而業者與烘焙者就各自盡情的由烘焙中、您豆子的口味特色中,去表達您的理念與角度囉。

 

走筆至此我亦感到有些雜亂無章,於此若再扯上烘焙這些因素,必然會影響到我想表達的想法,況且萃取也息息相關,故於此須先劃壁壘,以免混淆。 我最主要想表達的是,業者應該要著墨於食材上,讓消費者了解生豆品質與品種的不同,而非盡下手於莊園豆風味必勝之論調。好不好喝也並不代表它就是優質生豆,是不是好喝也是由消費者的味蕾對味與否去評判,但業者絕對有肩負引導消費者學習如何品嚐、如何分辨新鮮與否的責任。至於烘焙者就各自表述想表達的風味。當然我個人也是認同「表現產地獨特風味」。

另外,之前有諸多人認為沒剔除瑕疵豆就無法上優質檯面,關於挑不挑豆的爭論,其實這根本不用去爭論,也沒有所謂對錯,說穿了是經濟效益問題、價格競爭、市場佔有率問題。
我是閑閑沒事做,不挑難過;自己喝爽,不挑難過。但不可諱言的將心比心,如果你是使用大台烘焙機的業者,那還挑不挑?我看會挑到死喔!雖然SCAA發布的精品咖啡評定標準內有熟豆破裂數、生豆熟豆均勻度、缺陷豆等定義,但我個人覺得其實挑不挑都不是重要,重點是你有無告知消費者他喝的買的有無挑除!或者是打著旗幟而混水摸魚?
更重要的是業者也有責任讓消費者知道為何挑、為何不挑、挑與不挑的差別(即便消費者舌頭分不出來),也要教導消費者如何用眼睛判別。挑真的不符經濟效益及成本,不挑雖然是居多,但這絕無對錯。只是以消費者的角度而言總是希望業者無論哪個環節都需誠信以對,而其餘的定奪就讓消費者去決定吧。

 

字敲了一堆,看來看去真的不成文,實在是關係到太多層面,烘焙、研磨、沖煮、、、等,連我自己都快錯亂,各位看倌就忍著點囉〜。
我只是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在看事情,因為消費者被太亂太多的資訊廣告團團包圍。而且照趨勢來推也難保那連鎖企業未來會打出精品而不是經典…..哈〜

最後,無論您對敝人斯吠之容認同與否,這只是我個人粗俗的看法,請會心一笑即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z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